查看: 70|回复: 1

微信传播优劣势分析(2018年版)

[复制链接]

1

主题

4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12-13 10: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为笔者大学课程论文,首发知乎,仅当备份与交流,禁止转载,希望知乎别再吞这篇文了~

一、引言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专门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软件。根据微信团队公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业务数据显示,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达到10.4亿。微信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移动流量平台之一,也是如今中国网民用户最经常使用的社交软件之一。微信的用户基数大,传播功能强,其影响力自然不可小觑。
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形式相同,微信的主要传播模式可分为点到点、点到面传播。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私人聊天属于点到点式传播,朋友圈、微信群、公众号的传播属于点到面传播,这两种传播模式构成了微信传播基本的模式,也以此为基础扩大了微信传播的影响范围。
从传播学视角而言,传播是主体与单个或者多个主体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主要由传播者、受众、讯息内容、媒介和反馈构成。作为具有巨大潜能的媒体传播平台,微信传播犹如硬币的两面,优劣势共存。通过研究微信传播的优劣势,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微信传播的功能以及特点,并由此预测微信发展的未来趋势。
本文将从微信的微信功能、传播内容、微信用户三方面分别叙述并分析微信传播的优势与劣势,并从中更好地认识微信传播。

二、微信传播的优势

(一) 从微信功能看

1. 突破时空限制
微信的信息传递打破时空的限制,用户可随时随地使用微信进行即时通信。借助手机移动端的优势,用户只需要网络和微信应用软件,即可实现与外界的交流。同时,微信注重传播的空间跨越,增强传播的空间意义。通过“摇一摇”,你可以找到这个世界上同样也在使用“摇一摇”的朋友,足不出户,以达到随机交友的功能,具有一定新颖性。
2. 微信传播的交互性强
交互性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在传播学领域,它可以指使用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指使用者与媒介之间的交流,相当于交流性、互动性。微信传播的交互性主要体现在微信内部传播、跨媒体传播以及跨媒介传播。
微信的内部信息流通便捷,微信群、公众号、朋友圈三大信息圈内的信息可以较为自由地传播,例如公众号推文可分享给好友、微信群以及朋友圈,而公众号之间也可以通过转载实现信息在公众号之间的流动。三大信息圈信息流动的畅通,有助于扩大传播的范围与影响力。
在两个信息圈内的互动方面,对于公众号,用户可以使用推文的评论与点赞功能,留下自己的意见,而公众号运营者也可以回复留言,形成一种双向互动;除此以外,用户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有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信息,而客服也可以在后台回复用户,然而后者出现的情况较少。在用户与朋友圈的互动而言,朋友圈设置了点赞与评论功能,用户通过朋友圈与好友互动,增进感情。
微信传播的交互性还体现在不同媒体间的互动。微信跟多个软件平台合作,这些合作平台带有微信好友、微信朋友圈的分享功能,可以促使信息从外部流入微信内部,丰富微信的传播内容。
除此以外,微信注重跨媒介传播, 例如“摇一摇”功能有摇电视功能,只要坐在电视机面前,按照节目提示使用“摇一摇”,也可以参与电视节目的活动。
从微信传播的交互性看,无论是用户与用户之间,还是用户与媒介之间,二者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且更多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因而在微信传播中,用户有了更多注主动权,同时也增强了微信传播的互动性。
3. 多方平台联合传播
微信在传播中注重联合线上或线下第三方平台, 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这些平台既包括商业平台,也包括政府服务。
在商业方面,商业平台与微信的联合传播,促进商业营销的发展,这种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客户体验方式,促进商家与客户的沟通。例如微信开发的“小程序”功能,让各种第三方平台例如火车机票抢票等利用微信的平台实现传播与服务;同时,也让用户在不用下载相关程序的情况下使用该程序的主要功能,给用户带来更便捷的体验,满足用户的需求。再者,“摇一摇周边”是微信研发的一款连接商家与客户、O2O入口级的功能,当用户在商家已开通“摇一摇周边”服务的情况下,开启手机蓝牙并使用“摇一摇”功能,用户可以收到商家发出商业优惠与个性化服务。该功能让商家个性化的营销服务更具有亲和力、个性化与时尚感,有助于提高营销服务的精准度。
在政府服务方面,政府通过公众号等微信功能,提供微信办证、微信缴费等服务,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工作流程,有助于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在联合多方平台进行传播的同时,微信的功能不断扩大。微信通过“小程序”等功能融合了其他应用或网页的功能与服务,不断扩大它的内涵,并逐渐形成了一门综合性的工具。
(二)从传播内容看

1.传播形式多样
微信传播的形式多样。微信用户间的信息交流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表情、音乐、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传播,使聊天更具有趣味性与亲和力;公众号推送的信息主要为推文、语音、图片等形式,其中,推文内部具有较大的兼容性,推文内部除了可以放置文字与图片,还可以插入音乐、视频、超链接等内容,加强推文阅读的趣味性。
在微信传播中,H5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推文形式的新型传播形式,它兼备传统推文的兼容性,其最大的特色是界面和零件的转换如动画般生动形象,很容易吸引用户眼球,同时也具备比传统推文更强的阅读性。
2.丰富的媒体内容
微信的传播内容多样,朋友圈、公众号、微信群等信息圈有着丰富的信息。各种公众号平台生产具有针对性的媒体内容,满足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在朋友圈方面,好友在朋友圈发布的信息可以让用户了解好友的生活情况,促进人际交往。
3.碎片化的信息模式
碎片化的信息模式可具体表现在信息的零散传播以及内容的零散。信息的零散传播可以表现为各大公众号平台或用户个人零散地发布信息,这也是微信传播发散性的表现之一。
在内容方面,微信传播的大部分内容简洁明了,注重排版,多使用分散的短句子,长句使用得较少,这便于用户阅读与理解。尽管信息碎片化可能会让人过分依赖信息,使用户的思考力降低,甚至是产生“信息焦虑”或“信息上瘾”。然而在“信息爆炸”时代,微信信息碎片化的传播方式以及内容符合现代都市人的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的生活习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
(三)从微信的用户看

1. 人际关系网促进传播
从人际交往功能看,微信传播分为以熟人关系为主的“强关系”网络以及以非熟人关系为代表的“弱关系”网络。微信自身的主要定位是社交,强调关系网络,“强关系”网络具有强社交粘性。在微信的关系网络中,用户间的信任度较强,更能获取真实的客户群。因此,对于信息的传递而言,人际关系网式的传播提高传播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2.“自媒体”的发展趋势
注册用户以及订阅号的账号门槛不高,注册时需要手机号、邮箱等信息即可,每个用户都有机会成为信源与“媒体”,迎合当前的“自媒体”发展趋势。

三、微信传播的劣势

(一)从微信功能看

1. 传播能力有限

(1)微信的数量限制
微信的数量限制,主要体现在用户以及信息的限制。单个微信用户的通讯录最多只能有五百个用户,而单个微信群的最大人数容量是五百人,从某种程度而言,有助于抑制过度营销,但也限制了用户个人对其他用户的传播面与影响范围。
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推文数量有限制。微信公众平台分为订阅号与服务号,一般而言,除了具备媒体性质的企业单位的公众号例如央视新闻可以推送多次,其他订阅号每日只能推送一次,服务号每个月最多只能推送四次信息。无论是订阅号还是服务号每次最多推送八篇推文。虽然公众号影响力可能会受到影响,但这种制约却促使公众号精选和优化推送内容。推送内容的“减法式”挑选模式,让信息传播突出亮点,体现的是与互联网信息“溢出”时代的反向思维。
(2)PC版以及网页版微信传播能力有限
与手机版微信相比,PC版以及网页版微信传播能力有限,PC版与网页版微信需要手机版扫码登录,二者主要用于手机与电脑间的文件传输,但其他软件或网页例如QQ、邮箱也有相应的功能。因此,信息从手机版到电脑版的传播功能优势不大,该功能也容易被其他软件取代。与手机版相比,PC版与网页版微信不能使用朋友圈、小程序等功能,而网页版微信的功能比PC版的要少得多,例如不能查看收藏。因此,与手机版微信相比,PC版与网页版微信显然有较大的功能与使用差距,这些功能的缺陷限制了PC版与网页版微信的发展,也限制其对信息的传播。
(3)公众号传播的局限
公众号传播的局限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粉丝,二是推文阅读量。
公众号的传播影响力是以关注该公众号的用户数量为基础的,因此对于公众号平台而言,粉丝是生命力。粉丝数量还跟推送内容有关,当读者喜好该公众号提供的功能、服务与内容时,自然会关注该公众号。但是,公众号获取粉丝的途径较为狭窄,微信平台推广公众号的手段较少,公众号想获得读者的关注、以粉丝数量扩大自身影响力,是有一定难度的。
推文阅读量反映读者对公众号的关注程度。一般而言,只有关注该公众号的用户才能收到公众号信息,而推文的后续影响力主要靠用户转发。而当前,公众号推文阅读量出现增长放缓的状况。公众号推文虽然是准确地到达订阅者那里,但是却不能保证订阅者会点击阅读推文。信息能否被用户阅读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包括用户自身的状态与兴趣、推文是否贴近用户需求以及微信平台对公众号的设计。从用户方面看,用户自身有一定惰性,对信息的阅览是有选择性、主动性的,因而用户虽然关注该公众号,但如果长期没去点击阅读该公众号推文,这类读者容易形成“僵尸粉”;就推文自身的影响力而言,推文标题、封面语、封面图是用户对该推文的第一印象,而推文内容是关键,推文的能否被读者喜好以及其影响力主要受读者群体的影响;就微信的设计而言,大部分公众号集中在一个“订阅号”的小栏目里边,即使是有未阅读的小红点提示,用户也未必会专门去寻找并阅读,大量信息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
当公众号传播的两大元素——粉丝以及推文点击量出现问题时,公众号的发展力与传播影响力将会受到挑战。
(4)内部信息外流不便
与上文提到的微信“跨媒体”的信息从外部像微信内部转移相比,微信平台内部的信息难以向其他平台扩散。微信的内部信息向外部平台的扩散,主要是通过复制以及截图分享实现。这两种形式较为繁琐,阻碍微信内部信息向外部平台的蔓延。
2.信息传播影响具有短暂性
一般而言,微信内部大部分信息传播影响的时长较短,用户间的信息传递转瞬即逝,公众号推文影响时长约在发布后的一天内,而用户重复阅读信息的情况较少。
(二)从传播内容看

1.缺乏内容审核
在微信平台的管理中,微信平台对公众号发布的内容缺乏审核机制,只能凭用户监督与举报。
2.违法活动高发地

微信的伦理限制弱,微信成为知识产权侵权、谣言传播、微信诈骗等违法行为以及犯罪的高发地。在公众号推文的内容中,微信对原创性没有给予足够的保护,大量推文存在抄袭、未经授权转发、直接盗用他人图片与商标、洗稿等现象;朋友圈成为谣言传播的泛滥地带,用户对信源与信息的可靠性难以判断,有的甚至会无意中传播谣言,助长谣言的传播与危害;有的不法分子甚至会通过微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例如微信诈骗、微信传销、发布病毒等。
3.过度营销

随着微信用户人数不断增长,不少商家瞄准了微信用户基数大、成本低、投放精准等的优势,通过朋友圈、公众号进行营销活动,具体表现为推文末尾或者其中夹杂广告、朋友圈微商发布的营销内容、朋友圈微信平台推送广告等多种形式。然而营销活动不仅活跃在朋友圈和公众号平台,甚至出现了“点对点”式的用户推销。虽然微信是以人际交往为主,有些用户对营销类信息较为敏感,因而对商业营销内容有一定抑制功能,但其抑制力有限,微信过度营销情况依旧盛行。
4.公众号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淡化

公众号媒体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淡化主要体现在新闻“娱乐化”以及煽动情绪式的黄色新闻。微信内新闻与娱乐的界限日渐模糊,新闻的严谨性遭到挑战。同时,有些公众号为了吸引眼球,在对某事件或观点煽动情绪,影响舆论导向。而受众往往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喜好选择关注公众号,并且倾向于接受和自己价值观一致的信息而屏蔽与其意见相左的信息,当这种情况大量出现时,会容易形成信息传播的“群体极化”现象。这些聚合的信息有时会形成主导舆论的力量,然而当这种力量出现失控时,容易导致“舆论杀人”等网络暴力现象的发生,加重事件的局势。
5. 用户隐私容易泄露
一般而言,用户在朋友圈里对外公开展示的内容,可以被认为是自愿的,是不涉及隐私的非敏感内容。然而当有好友未经原主的同意转发该信息,该好友的行为可能会涉及侵犯隐私权。此外,微信的定位服务也有可能造成用户的隐私泄露,例如微信“附近的人”“摇一摇”功能会透露用户的地理位置。在网络化时代,个人的隐私死角几乎不存在,如何在微信中在分享个人信息的同时做到保护自身隐私,是微信与用户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从用户来看

与微博“求新立异”的意见发布相比,微信的“熟人圈”人际交往性质会一定程度上抑制“异端”意见,观点同质化加强。在微信群的传播中,微信群内部容易形成集体意志,具有一定的排除异己性。若用户发表大多数人赞同的观点并且该观点广受用户呼应,这类观点会越发大胆地传播;若某用户发表的观点无人理会,或者发表违背集体意志的意见并受到群体的抵触时,即使用户自身认同此类观点,这类“异端”的观点仍然会选择沉默。同时,受微信群内部集群文化的影响,微信群的用户观点表达内容会趋向同质化,用户在发表意见的时候缺乏一定自由度。当广受欢迎的观点不断增势,“异端”观点越发沉默,容易形成“沉默的螺旋”。

四、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对微信平台传播的优劣势分析而言,微信传播具有即时性、交互性、内容不可控性、信息碎片化等特点。同时,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社交功能为核心的微信,其承载的功能与意义已经远远超越社交这一方面。微信的传播范围已经不限于熟人圈,微信通过公众号、“小程序”等功能将用户与各种第三方平台相连接,使其传播有着更广阔的空间,工具化发展的趋势越加显著。而针对微信传播的某些劣势,笔者有以下建议:
1.对于微信平台而言,由于用户素质不一、商业元素融入微信内部,必然会带来一定的不良信息,因此微信平台应积极承当社会责任,突出官方主导地位,加快构建健康开放的网络传播平台,抵制不良信息。除了依靠用户举报违规内容,还需要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制度,通过开发信息过滤、监管功能,打击谣言等不良信息。同时,微信平台也需要规范公众号账号的审核机制,及时发现、清理违规账号,设置黑名单。同时,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微信平台可以根据公众号性质设置公众号分类,以及设置公众号热度榜,以便用户更好地找到合适的信息。
2.对于微信用户而言,虽然微信给我们带来了全新而全方位的体验,但我们依然要提高自身素质以及对劣质信息的辨别能力,尽量不随意传播不明来源的可疑信息;对于谣言等不良信息,及时向微信平台举报,当尊法守法、健康上网的网民。
3.对于公众号运营者而言,坚持社会效益,坚持“内容为王”,发布优质内容,推送有较高可读价值的信息;但在发布的内容中不煽动情绪,对发布的内容负责。
对微信传播的发展,我们要辩证看待。尽管微信在传播方面仍有不足,但微信仍在不断改进自身功能、优化用户体验,不断进步。例如在隐私保护这块短板上,微信平台在采取措施加强隐私的保护,设置不让陌生人看朋友圈照片、不让他人通过手机号搜到自己、设置朋友圈内容查看限制等选项,既尊重用户的选择,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用户的信息安全;针对谣言,微信平台推出“谣言粉碎机”的公众号平台,用户只需输入相关信息即可查询。
根据微信目前的发展情况,微信有望成为“国民级”甚至是“国际级”的人际交往应用。微信超越了传统的手机应用,将许多手机应用与线上服务功能融于一体。它又超越了传统媒体,把人们纳入到一个全新高效的信息传播时代。在微信时代中,微信将个体与大众相连形成一张巨大的信息传播网络,我们与微信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微信的传播能力发展仍有较大的挖掘空间。而微信传播的优势与劣势关系着微信日后的发展趋势,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 杨雨丹.有效传播的道与术[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
[3] 林军,李进秋,董堃.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新闻的利弊探析[J].新闻前哨,2018(07):52-53
[4] 朱海怡.分析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正负效应[J].新闻传播,2018(07):50-51.
[5] 王含悦.浅析微信的信息传播特点[J].科技传播,2017,9(05):90-91.
[6] 罗蓓蓓.浅析微信传播的负效应[J].北方文学,2017(09):178.
[7] 顾明正.微信隐私:关系网络与边界管理[J].青年记者,2017(18):33-34.
[8] 李莹.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劣势及发展策略探究[J].科技传播,2016,8(15):99-100.
[9] 祝颖.大数据时代微信传播的正负效应[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2):359.
[10] 徐雅琴.微信营销的特点、优劣势和解决之道[J].新闻世界,2015(05):160-162.
[11]  孙玉凤.微信朋友圈广告互动传播的优劣势探析[J].东南传播,2015(03):82-83.
[12] 喻迎.微信电商的优劣势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16):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2-12-13 10: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答主可以用来写论文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