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是一种更好的即时通迅解决方案。
5年前,恍如一夜春风,身边的人都用起了微信。
前两天微信公开课,同步公布了微信的使用数据。8个多亿的用户,日活达到7.6亿,较去年增长35%,让人惊叹不已。
经常听见小伙伴问:不知道微信究竟好在哪?微信有的功能QQ都有,为什么很多人还是选择用微信?
很多人给出了如下的答案:
- 微信是移动时代的产品,QQ是PC时代的产品,QQ过时了。
- 微信前期靠QQ和通讯录这两个大杀器进行了疯狂的导流,再加上摇一摇和附近的人二级火箭助推,才使他走向了巅峰。
我认为这些都是很肤浅的答案。
很多人无法理解或者察觉不到QQ和微信微妙的需求差异。QQ和微信作为即时通讯产品,消息的准确送达和及时回复是最核心的需求。
QQ起步于PC时代,固有的用户使用习惯及对应的产品形态,导致消息接收方可能无法及时回复。因为消息的接收方可能是离线状态、可能只登录了PC或者在隐身状态下可能会选择晚点回复。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心理状态——当不回复的借口充分且正当的时候,不回复的心理负担会小很多。(题外话:最早期的手Q不支持PC和移动同时登录,11年8月5号新版本才支持多点登录的)
这就导致发送方常常无法得到及时的回复而体验不好,如果是急事的话还需要补一个短信或者电话确认对方已经看到消息。
——这就是微信的机会。
看到这里的时候,有的同学要反驳了——那每一条消息都要逼着接收方去回复,接收方还体验不好呢。是的,WhatsApp的做法就是查看消息时,会给发送方一个已读回执,我在使用时,心理压力确实非常大。但你会发现聊天的过程非常高效。WhatsApp在海外作为短信的替代品出现,很好的击中了降低资费的需求,比较适合简短的即时通迅,但不适合闲聊。
通盘考虑过后的微信,弃用了已读回执的做法,并抛弃了QQ隐身和离线功能。认为移动时代的通迅工具应该是永远在线的。
这种做法消除了接收方的直接心理压力。但由于规避掉了不回消息的借口,从而使不回消息的心理负担增加(间接心理压力增加)。
这是一种柔术。虽然没有用已读回执这种方式逼着你回复,却让你的内心不停的被拷问,处于不舒适的状态,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复消息来摆脱这种不舒适。
所以微信能在QQ之后起来,一个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微信是一种更好的即时通迅的解决方案,更好的满足了即时通迅最核心的需求。从远古时代通迅基本靠吼,到飞鸽传书,到QQ,再到微信,最核心的需求没变,变得是解决方法。
微信初期对这个核心需求的把握,是蝴蝶第一次扇动翅膀。之后经过坚实的迭代:语音(语音对即时通讯体验的巨大改善,是另一个巨大的分水岭)、附近的人、摇一摇、朋友圈、公众号、扫一扫、红包,逐渐形成了一场飓风。 |
|